图片 科学追求的并不是真理_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哲学 > 科技哲学 > >

科学追求的并不是真理

来源::未知 | 作者: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 本文已影响
一、科学不可能得到“真理”

  很多人都认为,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真理。但科学是否能追求到真理却是个古老的疑问。在科学的黎明期,弗朗西斯·培根认为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归纳法,即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出理论。但是大卫·休谟却对归纳法本身提出了质疑,即归纳法是不合乎逻辑的,有限的个例不能证明一个全称判断。例如我们看到一百只天鹅都是白的,也不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是合乎逻辑的,即(1)证明了定理在N=1时成立,再证明(2)如果定理在N=n时成立则在N=n+1时也成立,那么对于任何自然数N,定理都成立。但是在科学中任何实验都只能证明理论在N=1,2,3……(有限个)时成立,却证明不了上述数学归纳法的(2)的部分。现代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即虽然无论看到多少白天鹅也不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但只要看见一只黑天鹅就可以“证伪”这个说法。所以科学的方法应该是通过“证伪”把确定为“假”的理论除掉,剩下的就是“可能为真”的理论。这是个非常令人沮丧的结论:即使我们手中握着“真理”,我们也不可能知道它就是“真理”。这就让我们怀疑科学是不是应该追求“真理”。

  爱因斯坦与波普尔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人类的“发明”而不是“发现”。或者说,在自然界背后并没有隐藏着“真理”等待我们“发现”,科学理论是人类的创造物。但是,对于“发明”没有“真”、“伪”可言,人们发明了汽车,只考虑它能不能跑,不会考虑它是“真汽车”还是“假汽车”。事实上越“真”的理论可能反倒越没有价值,例如“将来会下雨”和“明天北京下雨”这两句话,前者肯定是“真”的,后者很可能是“假”的,但前者是废话而后者有用。从历史上看,“真理”是一个宗教概念而不是科学概念。如果我们相信世界是上帝有意创造的,那么在创造时想必是依据了某种理念,因而上帝心中的这个创世的“蓝图”就是货真价实的“客观真理”。但如果神创论不成立,人创造的理论就没有真伪的参照物。所以在宗教不流行的中国,古文中并没有与“真理”相对应的概念,“真理”是一个外来语。

  二、科学追求什么样的理论

  如果科学不可能追求真理,那么科学追求什么样的理论呢?科学追求“好”的理论。“真理”往往给人一种“靠得住”的感觉,而且真理是唯一的,与真理不同的理论都可以宣布为谬误。但是“好”却往往因人而异,你说好的我可能说不好。科学能够追求“好”的理论,关键在于在科学内部有一致的评价准则,使得好的理论大家都说好。波普尔的学生沃特金斯总结了评价科学理论的三条准则:深刻、统一、预测。就是说科学追求更深刻、更统一、更有预测能力的理论。

  只有有预测能力的理论才是有用的理论,人类要想成功地进行有目的的行动,必须事先知道行动的结果。任何现象都可以有无数种解释,但只有可以用于预测的解释才是有用的理论。例如对于月蚀可以用“天狗吃月亮”来解释,但这个理论不能预测下次天狗什么时候再来吃月亮,而用牛顿定律却可以计算出下次在何时何地发生月蚀,所以“天狗”不是科学而牛顿定律是科学。关于UFO有很多解释,但是没有一种解释可以告诉我们下次在何时何地可以看到UFO,所以关于UFO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科学。

  科学的统一性又称为内部一致性,它的重要性在于保证不同的推理路径所得到的结论应该一样。否则,同样运用科学理论,不同的人可以得出不同的预测结果,那么就得不到确定的预测。历史上的“燃素学说”认为木炭里含有“燃素”,燃烧时燃素从木炭里跑出来,但是铁在燃烧后重量反而增加,导致测定出燃素的质量是个负值,这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相矛盾,所以燃素学说很快就被氧化学说代替了。现代科学对于一个新理论的起码要求就是与现存的基本科学理论不矛盾。

  深刻性与统一性密切相关,开普勒定律是天上行星运行的规律,伽利略定律是地上落体运动的规律,牛顿定律把二者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更深刻的理论,从牛顿定律可以推导出开普勒定律和伽利略定律,因此是更深刻的理论。深刻的理论对统一性是很好的保证,又更为简单(符合思维经济原则),而且还能进行更大范围的预测,所以深刻性也是重要的评价准则。

  如果科学追求真理但又不可能得到真理,难免导致不可知论或怀疑论的悲观论调,况且我们一旦得到真理,也就等于宣布科学的终结;但如果科学追求好的理论,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就非常乐观:现在我们手中有迄今为止最好的理论,但将来还可能有更好的理论来代替它。

三、科学为什么可靠

  众所周知,科学为我们提供最可靠的知识,这是靠科学建立的准则和机制加以保证的。科学精神最基本的两条是逻辑与实证,所谓逻辑,就是说话要合乎逻辑,要讲道理;所谓实证,就是要用事实作为证据,要摆事实。用日常的话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不许胡说。这两条不仅保证了科学的可靠性,也有效的防止了伪科学的混入。

  科学的可靠在于反复验证,一个科学家发表的实验结果如果其他科学家都不能重复,就不能得到科学界的承认;一些不易验证的基本理论则更是受到反复怀疑,例如进化论从提出到完全被科学界接受,成为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所以现在再有人提出挑战进化论,基本上都是无知妄说了。科学的可靠恰恰建立在欢迎怀疑上,如果能够推翻科学中公认的基础理论,将使得科学发生革命性的进步,挑战者也将获得极高的声誉;因此科学理论就不那么容易被推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这就像一个卖胶的,用自己的胶把一枚昂贵的金币粘在墙上,声称谁把金币扣下来金币就归谁,如果很长时间没人能扣下金币(可以认为大家都很贪财,很多人都去扣过),我们基本可以相信胶的粘接性能很好。

  科学的可靠性还源于科学界具有公认的评价准则,所以能对理论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在比较成熟的科学领域,一个问题无论问哪一个科学家,都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答案。哲学、伦理学等学科没有公认的评价准则,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哲学家或伦理学家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令人无所适从。

  当然,科学是会有错误的,特别是个别科学家的意见在尚未经过反复验证之前,可靠性并不高。如果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科学家说吃油条会导致痴呆”或 “医生说喝火锅汤对身体有害”之类的说法,却又没指出是哪位科学家、医生说的,根据是什么,那么应该感到非常可疑才对,因为科学的可靠性恰恰是建立在不轻信的基础之上的。


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