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_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职业教育 > >

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

来源::未知 | 作者: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 本文已影响

面对即将兴起的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大潮,一些人态度悲观,认为随着基础教育生源总数的逐年减少,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必然渐趋萎缩,故而心存"课程改革何益"的疑虑。为打消此种疑虑,有必要认真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一、两大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2号文件)。也有人以为"中等"二字意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级专门人才",比如,以往的中专以技术员级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技术员"在工业企业人才类型中属低于工程师类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于技术工人类的低级专门人才的"中级"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专业以"初级专门人才"(即具备上岗资格的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专门人才的水平等级应在本类人才内部区别(如会计中的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中的助工、工程师、高工等),不应引入企业人才类别的概念。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多数企业已不再将中专毕业生直接录用到技术员岗位,因而此种理解不被普遍接受。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属性似乎显而易见,但仍有必要在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属性区别中加以明确。

  首先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则从属于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叶澜《教育概论》人教社1991年6月版P8)。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初中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1号文件)相对职业技术培训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次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的区别。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所涉及的职业教育内容很少,但国外(如美国)基础教育中很早就设置了职业教育的内容。比如,小学就有大量的职业介绍,国家法定每年4月22日为"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学校不上课,家长要把孩子带到班上,使孩子了解成年人的职业生活和社会上的种种行业。中学里设置职业模拟课,增加孩子对职业活动的认识。孩子到10岁左右就可以从事各种有偿劳动,到社会上去打工,尝试职业活动,以便今后的职业选择……(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此类职业教育包含在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中,目的是使孩子逐渐形成对社会职业活动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倾向,以便成年期的职业定向。有迹象表明此类设置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将有所增加。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此类教育有着质的区别。基础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定向为目的的职业活动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定向后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对象不是儿童而多是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成年期、已对社会有了相当了解并通过专业选择确定了职业方向的青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同上)。

  "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中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种类,主要决定于它的职业教育内涵而非基础教育内涵,因而可以认为,"职业教育"是奠定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

  二、两大内涵形成、长消、对立统一的决定因素

  中职教育两大内涵的形成、长消各有其决定因素。教育本来负有帮助人社会化的任务,而职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因而职业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社会以来,社会行业、职业种类日趋增多并专门化,帮助人们具备条件以进入并高效从事专门职业工作的职业教育也就相应地大规模发展起来。职业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和社会生产及行业的发展水平、社会行业发展提供的工作岗位增多、对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要求的变化等都有关,并能导致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取决于社会中人的职业活动状况,个人择业、上岗、岗位晋升、转岗等都会引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许多职教工作者由于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大发展引发的职业高中热、产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造成的中专教育低迷以及人才劳动力选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兴起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潮…… 因而对此深有体会。而行业用人和个人求职首先求助的就是帮助人取得职业入门、上岗资格的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可见,中职教育的"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一内涵具有深刻的社会生产发展的背景和原因,这一背景和原因最终决定着中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一内涵的兴衰长消。

  中等职业教育的另一内涵--"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从属于帮助人具备起码水平的一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预备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和社会与家庭对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而其总体规模则受制于人口出生率。我国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有限,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种形式并存于普通高中教育。至上世纪末,我国(尤其我市)由于生产的科技水平提高,职业领域竞争激烈,对预备人才的基本水平要求也提高了 ----新增劳动力没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便难以进入职业领域并持续发展,因而要求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此时社会与家庭对高中阶段基础教育费用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市人口出生率趋低,基础教育的生源总数趋少,同时社会存在鄙薄职业教育,以普通高中为高中阶段教育正统的意识,致使近年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扩招,职普招生比例有所下降。元怪乎有人表示出"普高再扩招,中职便无生可招"的忧虑。

  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各有其形成原因和决定因素,而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中也事出有因,其内在的必然性是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无法满足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全部教育需求,必要的基础教育之后,人们总要寻求职业教育的帮助;同时绝大多数职业教育(即使是初级水平的职业教育)也必须以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水平为前提,学生如果不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就难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然而,中等职业教育中两大内涵的联系与统一,也有其外在的偶然性。如果不是建国后40年我国、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的特定情况,我国的初级水平的职业教育未必与中职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相结合,而有可能与普通高中相衔接。特定的情况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将两大内涵联系统一在一起,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事物,变化了的情况在变化了的时间和区域内也可能改变两大内涵的联系和统一,促成中等职业教育这一特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三、中职内涵探讨的意义

  探讨概念内涵是为了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便明确这一事物与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区别。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我们厘清许多与中职工作有关的认识。比如:中职教育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教育吗?显然不是。中职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它以具备初中毕业文化基础、寻求初等职业教育帮助的人为教育对象,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当今即使是北京市,社会上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有统计说,北京市青壮年人口中,40%没有高中学历,其中相当部分有初级职业教育需求,这些人应该说是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潜在生源。另外,在已具备高中毕业文化水平甚至更高学历的人中也未必没有中职教育的潜在生源,以往成人中专一些热门专业(如财会、计算机、导游等)的课堂上,时常可以看见大专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津津有味地听课,因为他们是这些专业的门外汉,又想取得入门资格。针对上述一些教育需求,教育部文件说"学校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探索……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完成学业"。(《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2号文件),我市进行了职成融通的中职教育结构调整,这些都是政府的应对之策。问题在于我市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由普通高中校转变而来,长期以来又承担着应届初中毕业生教育的任务,因而形成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教育对象的思维定势,一旦应届初中生生源萎缩,就误以为自己也完成了历史使命。

  又如,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是否只能局限在初级水平等级上?以往确实是这样的。但社会生产与职业教育发展至今,人才市场统计表明,具有初级水平的求职者"供大于求",求职者在"中、高(技术水平)等级上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北京:什么人在找工作什么工作在找人》 2001年3月16日《生活时报》)关于人才的成长途径,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然是不现实的。也不是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不上大学、选择职业学习然后就业的人,获得了初级技术水平还可以继续提高职业水平,并成为职业工作中的"状元"。取得初级技术水平的中职毕业生,对口就业相当时间后,希望得到职业水平提高以便职业晋升,仍然会到职业学校来寻求帮助。国外将此类教育称之为"回流教育"。回流教育是社会生产、行业发展以及社会从业人员自身发展向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它将导致职业教育由低到高的系列化,而在这种职业教育水平系列化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职业教育资源的中等职业教育,未必只能圃于初级技术水平等级而无动于衷,置身事外。

  再者,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是否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首先从目前教学科目及学时安排上看,中职文化基础课的科目要少于普通高中,科目所占用的总学时也少于普通高中近30%,如中职语文课总学时为272个(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教育部教职成[2000]7号文件),而普通高中语文课总学时为384个(据《普通高中语文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如此距离使中职文化基础课只能"相当于高中水平"而不可能等同于普通高中。再就生源比较,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初中毕业生中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往年大大下降。据初步估计,我市2000秋中职新生中有40%左右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这就在实际上形成了当前中职文化基础课初中文化补习和高中阶段教育并存的局面,这是与普通高中很不一样的。据预测,中职应届生生源质量在若千年内没有转好的趋势,而我市中职应届生以外的生源,据以往成人中等学校的观察,也多为低质生源。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文化基础课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另外中职文化基础课与普通高中课的不同,还在于不同的人才类型培养目标。中职培养职业人才,而普通高中为学生日后进入学术领域做准备。中职文化基础课由于有这种低起点、短时限、为进入职业领域提供必要准备的特点,就必然在课程标准乃至内容功能上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而正因如此,中职的文化基础教育也就难以被一再扩招的普通高中教育所替代。

  还有,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可与中等职业学校划等号。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而中等职业学校是具备中职教育功能的教育机构。即便中等职业教育有其质的规定性,教育功能有限,也难以限定中等职业学校的全部功能,更何况中职的内涵与功能在新的形势下将空前丰富。

  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不仅有助于我们区别与中职有关的各个事物,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定现象。回顾中职20年的奋斗经历,中等职业学校(尤其一些基础薄弱的普通中学转成的中职学校)由于顺应社会生产和行业发展,以及当时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基本需求,奋力从事职业教育因而红火兴旺于一时。而近两年中职的整体滑坡,客观他说,原因不全在普高的扩招上,比如:专业设置布局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求职者过剩,而某些行业缺乏起码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级水平单一且偏低导致初级水平求职者过多而中高级水平求职者缺乏,学习者职业持续提升通道不畅;中职学校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质量效益,以至无论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难以满足当前行业用人质量规格和个人就业需求……凡此种种,均不能表明中职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只能表明中职教育的操作没有随生存环境、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致使自己偏离了中职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的基本性质。从内涵探讨的角度,可以认为近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模糊了自己的两大本质属性,"迷失了自我"。

  其实无论概念还是概念的内涵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产物,人们探讨概念内涵、探讨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无非是要搞清楚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笔者认为,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与其将以往的中职看作高中阶段基础教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权宜形式,不如将以往的中职看作必将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雏形。中职姓"职"而不姓"基",普通高中基础教育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取代中等职业教育。但是如果中职教育工作者不能在工作中弃旧图新,加强内涵建设,彰显本色,自主发展,则有可能贻误前程。旧的北京市中职已留在20世纪,新的世纪将拥有新的北京市中职。当前正值兴起的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正是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以求崛起、新兴的关键举措。


捕鱼达人多人版-安卓应用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满意度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发展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自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调查问卷》...